2022年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来源:http://nync.jiangxi.gov.cn/art/2022/3/2/art_27877_3874416.html | 作者:海荭兴 | 发布时间: 2022-03-02 | 459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要求,围绕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目标任务,“守底线”“拉高线”“强支撑”,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零发生、违法问题零容忍,监测合格率98%以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目标导向,紧紧抓住工作重心

(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按照“抓住一个重心、落实两项制度、提升三种能力、坚守四种思维、推进五项举措”工作思路,即:牢牢抓住部省共建工作重心,推进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共建共享;落实定期会商风险提示、监管名录管理两项制度;提升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应急处置三种能力;坚守底线、标准、样板、法治四种思维;推动“两品一标”增量扩面、网格化巡查巡检、区块链+合格证溯源、“三上墙、三入户”、三年专项整治五项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省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强化执法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二)持续开展三年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打禁限用药物使用,保持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逐年减少势头。坚持强化监管与指导服务并举,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探索常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率先在15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推动农药销售档案记录施药对象及用途。加强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宣贯和用药宣传指导,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推动种植养殖者落实三年行动中11个重点品种的技术性指导意见。

(三)强化监督执法。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持续开展对生产主体的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访暗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实施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有案必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涉农县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达2个以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刑衔接重大案件和典型“小案”,充分发挥警示作用,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四)规范巡查巡检。落实基层监管工作职责,完善基层监管队伍日常巡查规范,强化日常监管检查,每年至少对辖区内生产基地巡查2次以上。针对重点地区和产品,应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开展实地检查,实时采集监管数据、即时上传,实现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主体情况、投入品使用情况等监管信息痕迹化管理。

(五)开展农资打假。围绕稳产保供,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加强农资网络销售监管,打击互联网违法销售假劣农资行为。加大对农资经销店的监管力度,上线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逐步实现定点、定人、定额购买。针对出现的违禁限药物和常规药物超标使用,扩大范围,跟进监督抽查。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三、加强监测评估,严格把控风险隐患

(六)开展风险监测。按照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坚持大宗产品不放松,小宗产品不落空,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省市重点围绕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和监测经费,全省农产品定量检测达到1.5批次/千人,监督抽查样本量超过全年监测样品总量的20%,监督抽查问题发现率超过1.3%,问题处置率达100%。加快完成第三方招标,每年至少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1次县级以上定量检测。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产地以违禁药物为重点、批发和农贸市场以可溯源产品为重点(含违禁药物和常规药物超标),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时节增加抽检频次,扩大小农户抽样比例。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功能,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市县级监测信息和乡镇农产品速测信息及时上传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七)深化风险评估。围绕粮油产品生物毒素、蔬菜农药残留、畜禽抗菌药、水产违禁药物、收贮运环节防腐保鲜类化学物质使用等,以隐患大、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的农产品品种和危害因子为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成果应用和信息通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和重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会诊、把脉会商,深挖问题成因,提出应对措施。对监测问题严重、产业风险较高的市县,及时下发风险提示函,督促整改落实。

(八)强化应急处置。全天候开展舆情监测,系统梳理三年行动11个品种的舆情风险点,组织专家团队对潜在风险进行预估和研判。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一次省级模拟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发挥“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作用,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应急值守工作,对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做到快报、快核、快处置,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

四、严格规范生产,健全完善标准体系

(九)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农业标准为抓手,加快制修订省内地方标准,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标准为梯次的高质量标准体系,新增农业地方标准30项以上,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三上墙”和“三到户”。创建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56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强标准实施跟踪评价,着力解决制标和用标“两张皮”难题。

(十)持续推动检测结果互认机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交流合作,加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推广应用,对申报的生产基地免费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及时掌握、评估“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督促地方和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溯源和闭环管理,实现由卖产品、卖品牌向卖质量转变,推动更多质量强、品牌好的两品一标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十一)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巩固好、发展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成果,开展第三方动态核查和跟踪评价,总结推广创建经验模式。组织开展国家农安县交流培训,指导7个国家农安县(市)完成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任务。做好第三批5个国家农安县验收命名,组织8个单位积极申报创建第四批国家农安县。

(十二)开展农产品品质评价。立足我省农产品实际,依托科研院校,以粮食、果蔬、畜禽等品种为重点,探索在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品质评价,制定一批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品质评价标准,力争全年立项一批品质评价标准。

五、加快绿色认证,推进“三品一标”发展

(十三)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抓住部省共建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为契机,提质量、促增量、稳总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全省净增“两品一标”农产品400个以上,总数达到4800个。加强证后监管,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力度,对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零容忍”。用好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优惠政策,支持24个脱贫县加大绿色食品发展力度。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

(十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省级统筹、县级实施、部门督导”机制,选择10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加强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建立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方资源目录管理。积极参加地标农品中国行和公益性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农交会地标专展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开展绩效评估。

(十五)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创建。按照《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全面推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落实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等技术,逐步形成覆盖全产业、全区域和全主体的绿色生产格局。深入开展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督促获证企业严格按标生产,创建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全域打造推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样板。

六、创新监管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机制

(十六)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每个涉农县至少100家监管对象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管理。制定大数据智慧监管评价规则,构建“数据说话”“数据监管”的评价机制,推动实现“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设区市和涉农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开展绿色安全区、黄色预警区、红色警告区“三区划定”,及时精准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提示。申请列为全国首批数据共享试点省,积极争取国家“阳光农安”试点,加快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十七)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证模式,全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区块链溯源+合格证”企业信息、生产记录、检测结果、巡查巡检“四必链”。推进合格证开具与市监部门“赣溯源”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产品凭合格证准出,市场查验合格证准入制度落实。探索在学校食堂和农贸批发市场率先开展追溯试点,推动南昌、九江、赣州等地开展先行先试。

(十八)推进农安信用工作。坚决落实生产名录管理制度、“四挂钩”等相关意见,深入开展农安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探索建立“红黑名单”制度,组织第三方开展信用监测和动态评价,拓宽“信用+监管”等服务场景应用,提高生产主体立信、守信、用信积极性。

七、夯实监管基础,提升基层能力建设

(十九)推动网格化监管。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健全市、县、乡、村、企“五员”监管体系,并纳入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动态管理,涉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网格图健全完善、公示到位。探索建立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补贴机制,培训和指导农民投入品采购、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合格证等,创建10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示范站,公布一批“农安卫士”。

(二十)加强检测能力提升。组织开展“落地培训”“一对一”帮扶、能力验证、技能竞赛等检测全覆盖培训,着力提高基层检测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力争年底前县级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遴选人员参加第五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活动。

(二十一)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春风万里,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活动,组织省市县检测机构和省级风险评估实验室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开设“部省共建在江西”专栏,宣传推广部省共建工作成果。加强第三方媒体监管,依托2家省级质检机构、食品安全报社、农业杂志社等机构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二十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地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完善协作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统筹运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质量工作、“菜篮子”等考核,落实约谈制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实抓细。